你可以不上大学,但你不能停止学习

影响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因素,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:

周围环境的影响,个人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,学习条件的影响。
其中,个人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最重要,但会被周围环境所影响,同时,它也会受制于学习条件的影响。

首先,我们来看周围环境的影响:

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地,所以,自你出生的那一刻起,与生俱来的就是你的成长环境,父母给予了你生命,无论富贵贫贱,都是你不能选择的,你只能接受。

家庭综合条件好一点的,会从你幼年时开始培养你,开发你的智力,锻炼你的动手能力,给你充分的物质需求,让你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下去。

家庭综合条件差一点的,在你幼年时,父母为了挣钱还要出去打工,只有爷爷奶奶带你,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,所以没有能够提早开发你的智力,也没能提早教你文化,你的物质生活很匮乏,从小就在一个缺衣少食的环境中成长。

这两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起点是不同的,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有影响,但还不至于影响终生。

真正影响孩子学习的,是家庭环境对孩子在学习方面的态度。

牙缝省出11万资助穷孩子上学堂 南京一普通工人19年助学感动社会

有些家庭,虽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,但是很重视孩子的教育,比如我爷爷姥姥,他们都没文化,只上到了小学二年级,就认识几个汉字,但是他们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。

他们有四个孩子,都上到了大专以上学历,我大舅还上到了研究生,我妈在初三暑假的时候,听说在郊区搬砖挺挣钱的(是真的搬砖,一块砖一块砖地搬),就不想上高中了,想直接去挣钱,我姥姥坚决反对,表明了态度,上高中家里有钱让你继续上,要是去搬砖,以后就真得搬一辈子砖了,自己好好想清楚,我妈最后还是乖乖地回去上高中,放弃了提早进入社会挣钱的想法。

七十年代,我姥姥她们家生活还是很紧张的,但即使再穷,也不能穷教育,宁愿少吃点菜,也要把学上出来。

他们吃过没文化的亏,所以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再吃这个亏,他们虽然没有文化,但是有远见,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。我在很小的时候,我的爷爷姥姥就给我说,让我好好学习,将来留学,上博士,我那时候不知道留学和博士是什么意思,到长大了一点才知道,回想起小时候,不得不感叹他们对教育的意识,我后来也没留学,高考结束时,爷爷问我离哈佛大学有多少分,我安慰他们说,其实也不多,但我没考上,我觉得那是他们的一种情结吧,可能他们并不知道哈佛大学和博士的含义,但他们知道那就是学习的意义。
即使经济条件再差,他们也会给子女一个好的学习环境,至少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是坚决支持的。

但有些时候,情况是反过来的,很多地方到今天为止,依然不是那么重视教育,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。

我有一个朋友,是学师范专业的,毕业后到喀什去教学,好像是叫“三支一扶”工程,那里的教育环境让他分外痛心。

他告诉我们,南疆那边的维吾尔族家庭,大都不是很重视教育,可能是几千年来的封闭绿洲环境,阻隔了那里的思想交流。有些家庭,宁愿让孩子去学经,也不让孩子去学校里接受正规的教育。

这几年,国家大力援助南疆的教育发展,在那里已经普及了十二年制义务教育,上高中是不用花钱的,午餐也是免费的,很多地方连住宿都不用花钱,即使如此,依然有很高的辍学率,当老师找到这些辍学生的家长时,告诉他们国家一切免费,只要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行,就这样,他们都不愿意,他们说了这么一句话:
“学费餐费住宿费是免了,但每个星期来回车费还要花啊,让他出去帮我干活还能挣钱呢,上学又有什么用呢?”

可见,思想不改变,即使再大力援助都无济于事,家庭环境里就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,孩子每天回到家后,家长也不会操心孩子的学习,久而久之,学习成绩岂能变好?

南疆的教育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,师资力量,学校硬件这些外在条件都好改善,难以改善的是当地人固守的思想。

周围环境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,但也只是影响而已,如果一个孩子有强烈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,他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这些阻力,实现自己在学习上的抱负。

接下来,我们再来看个人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:

个人学习意愿,我想,大多数人都是有学习意愿的,因为大多数人都想成为学习好的那类人,因为大家都知道学习好的好处。少部分人没有学习意愿,他们可能家庭条件非常好,让他们不用学习就能轻松获得一切,因为现实条件太美好,他们失去了为未来美好生活奋斗的动力,也就没有很强的学习意愿。
我想,即使是班级的最后一名,也是有学习意愿的,但无奈学习能力不足,所以实现不了他们的学习意愿。

我不得不说,每个人在学习能力这件事上,是存在很大差距的,

你必须承认,人与人之间虽然差异不大,但差距是客观存在的。

这种差距在智商上体现的尤为明显,真的,是非常明显,甚至从幼儿园开始,就已经能看出来了。

智商高的人,在同样的时间内,能高效率地学习。

智商普通的人,必须要用多的多的时间,才能达到他们的水平。

没办法,现实就是这么无奈,智商这种参数,是多种能力集合后的统一参数,不是表面上会做几道题的事情。

但是,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,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,要想达到他们的高度,你只有付出更多的时间、更多的汗水去努力学习,甚至这样都达不到,但至少,你能缩短差距。

所以,我们经常听到老师教导,勤能补拙,天道酬勤,别人比你聪明,所以你必须付出更多的汗水,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。

有些人,学习成绩不好,的确是因为天资不够聪颖,再加上又不愿付出更多的汗水,所以学习成绩很难提高,他们不是不想学习好,是真的学不好。

我们必须承认,懒惰才是大多数人的共性,而勤奋只是少部分人的特性,因为勤奋是要吃苦的。

我有两个舅舅,二舅要比大舅聪明一些,但是在学习方面不够勤奋,他更愿意动手去做一些事情,而不是去深入学习课本知识,所以他高中毕业后就上了技校,当了电工,过了十年,才去自考了大专。

而我大舅,天资不够聪颖,至少没我二舅聪明,但他很努力,学习很刻苦,在高一的时候,他就意识到新疆这里的教学质量不行,他要去西安上高中,高二的时候,他和班里的另一个同学转学到西安。

在西安上高中的日子是非常艰苦的,那时候条件不行,他严重营养不良,脚都冻出了疮,他的那个同学实在坚持不下去了,就转回去读高中了,而他还在坚持,高考结束,他考上了西安的一所大学,本科毕业后,他又考上了南方某重点大学的研究生,那所大学现在已经是985,后又留校任教,并且在外面还有自己的公司。

而他那个知难而退的同学呢,高中毕业后,就进了当地的厂里当工人,前几年又下岗了,生活过的并不好。

面对教育水平低下的学习环境,有些人选择继续混日子,有些人选择冲破这个困境。今天日子混的舒服,将来日子过的难受,年轻的时候,多吃点苦,是为了以后能够少吃些苦,坚持努力那么几年,为了以后几十年的幸福,也是值得的。

因为我大舅有很强的学习意愿,所以即使环境再苦,他都能坚持,他在学习能力方面可能不如别人,但他足够勤奋,也时常用名人名言鼓励自己,继续自己要走的路。

以上内容,大家看完可能觉得是鸡汤,在当前反鸡汤如此严重的态势下,大家对这些事例是不屑一顾的。
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,所谓的鸡汤,不过是给你灌的迷魂汤,真正的励志之路,那是自己用血泪走完的。

最后,我们再来看学习条件的影响:

个人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是受制于学习条件的影响的,这些学习条件是外在的,但有时候是很难弥补的。

在我们上学的时候,学生补课还不是很普遍,一般而言,只有学习成绩较差的才会去补课,而现在,补课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,无论学习好坏,都会去补课。

补课是需要额外开支一笔很大的费用的,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无所谓,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就很困难了,这是在教育资源方面的竞争。

所以,有人说,寒门再难出贵子,一方面原因是在教育资源上,寒门子弟就已经落后了很多,无法和那些拥有丰富教育资源的孩子竞争,另一方面,即使大学毕业,也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阶级,因为阶级已经渐趋固化。

通常而言,有两种力量会促使孩子去努力学习:

  • 一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,孩子为了得到那些美好的生活,而去努力学习。
  • 二是对现实生活环境的厌倦,孩子为了逃离现在的生活,而去努力学习。

第一种是正向的推动力,第二种是反向的推动力。我们都知道一句话,叫知耻而后勇,反向的推动力往往更大,所以在二十年前,农村大学生还占有很大的录取比例。

而近几年,农村大学生的录取比例一路走低,分数线还是那个分数线,只是能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了,因为反向的推动力小了,知识越来越难改变命运,即使考上大学,也很难逃离现在的生活状态。
于是,他们在权衡之后,认为努力学习考大学出来找不上好工作,那还不如早日走上社会挣钱,或者直接学一门技术,将来也能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,大学校园,对他们只是一个梦想,他们也想经历一回大学梦,但是现实告诉他们,还是现在挣钱最重要。

我们都知道上大学的意义,对这个社会来说,肯定是平均素质越高越好,大学生越多,对社会的发展越有利,但我们也要理解他们,至少不应苛责他们,因为相较于未来的发展,现在对他们而言更重要,因为他们家庭条件一般,他们需要现在就去挣钱。

在校大学生,请珍惜你们大学四年的校园生活,因为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未来;在社会工作人员,即使你们不在校园,也要有持续学习的精神,即使你们认为大学不能改变命运,也要承认学习能够改变未来,学一门技术,精益求精,未来还是很美好的。

就像权利的游戏小恶魔(侏儒)一样,懂得珍惜任何时间来学习.来挣脱命运的枷锁.

欢迎大家关注:huazi's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