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扎特传

豆瓣剧情简介


 本片从一个宫廷乐师萨里埃利的角度,为我们呈现了天才莫扎特的一生。萨里埃利(F·莫里·亚伯拉罕F.MurrayAbraham饰)是维也纳音乐界里有名的人物,自视甚高的他自从遇到了莫扎特(汤姆·休斯克TomHulce饰),心里的妒嫉之火便熊熊燃烧不能平息。莫扎特总能以他超乎常人的音乐作品赢得全场惊叹,他的《费加罗的婚礼》等歌剧,都成了传颂千古的经典。

 萨里埃利对莫扎特又羡慕又嫉恨的心理已经发展到几乎扭曲的地步。他在莫扎特的事业上一次次的从中作梗——故意缩短歌剧的上演周期,恶意删改莫扎特的作品,在莫扎特承受着丧父之痛时给他无情的精神折磨。贫穷虚弱的莫扎特在生命最后的几年里,写就遗作《安魂曲》,一代大师35岁就与世长辞,留下不朽作品。而萨里埃利,早有等待他的宿命般的结局

父亲对孩子有多重要?看莫扎特!


电影中莫扎特的父亲的镜头并不是很多。
其中有一情节:莫扎特的父亲突然去世,莫扎特悲痛万分,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,健康状况一落千丈。父亲是莫扎特的精神和艺术之父,父亲对于莫扎特的重要意义,无论怎样估量都不为过。

全身心培养儿子

莫扎特的父亲叫利奥波德•莫扎特,是一位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家。他先是在萨兹堡大主教乐队担任小提琴手,后来晋升为宫廷作曲家和副乐长,创作了不少曲子,还出版了《小提琴奏法》。然而,这些与培养莫扎特相比,就显得次要多了。父亲在培养莫扎特的过程中认识到,莫扎特不仅富有音乐才华,甚至是不世出的天才。于是,父亲放弃了在宫廷里当乐师的工作,将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。

孩童教育

莫扎特3岁时,父亲就就开始对他进行音乐教育。在父亲的指导下,莫扎特5岁创作短曲,6岁创作钢琴协奏曲。让儿子走向世界是父亲的计划,莫扎特六、七岁的时候,父亲就带着他和姐姐走出故乡,去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旅行演奏。他们的主要行李是钢琴、小提琴和谱架,这些东西都是捆在马车上的。莫扎特时代的欧洲可不好走。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共马车,古罗马帝国给欧洲留下了一个道路网,把一切重要的城市都连接了起来,但路况不好,凹凸不平。一般情况下,深夜一、二点就得起床,准备赶路。马车免不了剧烈颠簸、摇晃,他们尝尽了车马劳顿的苦头。

因材施教

父亲善于因材施教,自出访德、荷、法、英和瑞士回到家里之后,在莫扎特8岁到13岁的六年里,父亲安排儿子认真学习对位法,但这还不够,父亲觉得该带孩子去意大利。几百年来,欧洲艺术家要是不去意大利“朝圣”,就没有资格登堂入室。苦学六年之后,莫扎特14岁的时候,父亲带着他开始了第一次意大利之旅,这次阅历在莫扎特短暂的音乐生涯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  父亲有生之年,陪着莫扎特游学演出前后历时十几年,走遍了欧洲,少说也有几十次,行程估计得有上万公里,别忘了,行程都是在颠簸的马车上完成的。父亲之于莫扎特,是精神和艺术的导师,是性命交关的挚友。父亲为了儿子的未来牺牲了事业和健康,没有父亲的苦心培养,就没有伟大音乐家的莫扎特。

宫廷乐师萨里埃利和莫扎特

前几个星期,牧师在讲道中提及《莫扎特》(Amadeus)这部电影,我即兴起要观看的念头。于是周六把DVD借了回家。不看则已,一看,心中不禁思绪万千:电影中的萨里埃利(Salieri),不正敲响了我信仰中的警钟?
根据萨里埃利自己的描绘,他是个正人君子。贵为18世纪奥地利皇帝的御用大作曲家,他为穷人免费表演,为穷困的音乐家免费上课。他从来没碰过一个女人(尽管他心有此念)。他几乎是完美的……

他所做的这一切,都是为了回报神让他短期内如愿成为欧洲知名的作曲家,让他如愿用音乐歌颂父神。

一切都很美好,直到莫扎特也来到了维也纳。萨里埃利竟然因为妒忌莫扎特非凡的音乐才华,而把对方一步一步地逼害致死,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杀人凶手。

这故事是何等的震撼啊!对我们又是多么大的提醒啊!

不可心怀恶念

当萨里埃利认识莫扎特时,这忌恨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。第一次见面,年轻的莫扎特当着皇帝和其他音乐大臣的面,当场把萨里埃利的得意之作修改完善了。这令萨里埃利尴尬万分,并生忌恨之情。尽管他心底承认,莫扎特的改动更好,但那份恼怒却是油然而生。这妒火后来越烧越旺,以至把莫扎特逼上了绝路。

这情景,我多熟悉啊!我甚至可以体会到萨里埃利当时的那份煎熬。当苦毒的念头一冒出来,人的心很快就被它占据了。有时尽管知道这样不好,但内心却控制不了,任由罪念四窜。

就如耶稣在痛斥法利赛人时所描述的:“你们为什么心里怀着恶念呢?”(《太》9:4)英文译本的表达可能更准确:“Why do you entertain evil thoughts in your hearts?”

哦,这指责多么尖锐啊!私欲滋生后,人往往享受罪中之乐,容让其控制自己。哦,天父啊,求你赐下一个洁净的心,当恶念冒头时,让我有力量对其喝一句:退去吧!

父啊,还求你赐力量给我,控制心中的私欲,不让其占据我的心。

不抢在你前面

我常以为回应神的爱,就是去做好事。但在萨里埃利的身上,我看到这做好事的危险性。萨里埃利清楚地知道,是神给了他音乐天分,给了他机会,让他凭音乐出人头地。为了回报,他尽力去过圣洁的生活,免费教书,免费表演。甚至扭曲了人性,对着心爱的女人,都不敢有所表示,为的是“心里洁净”。

这难道是神的心意吗?唉,人认识神是多么的有限、有多大的偏差啊!神爱我们,拣选了我们,最希望的是我们认识他的恩典,与他建立美好的关系。但人往往忘记要维系这个关系,仍然是靠神的恩典,不是靠自己的行为;不认识这点,自然会出乱子。就如萨里埃利以为他做的都是他自己的功劳,**以至滋生了自义的骄傲。当看到神赋予莫扎特无以伦比的音乐才华时,他就怨恨神,甚至与神敌对,要毁灭莫扎特来报复神的偏心。
**
哦,天父啊,我愿意与你建立美好的关系,愿意听从你的启示,而不任意而为。让我更深地体会你的恩典,不然我也会滋生骄傲,目中无神。

天父啊,就算我做了好事,也求你赐给我谦卑,让我明白这一切都是你在基督里所赐的,我们只是无用的仆人,没有可夸之处。

不要着眼缺点

莫扎特与萨里埃利的作风,有如天壤之别。莫扎特与多个女人有染,花天酒地,在别人面前,包括皇帝、大主教面前,总是大言不惭,说自己的音乐是最好的。简直是一个自大狂。

而萨里埃利十足一个正人君子。他爱一个女歌唱家,却从未碰过她。他贵为御用的大作曲家,从不说令人不舒服的话,好事也做了不少,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!

但多看一下,就会发现,莫扎特是个毫不虚伪的人。他看完萨里埃利精彩的表演,就连忙从包厢出来,向他道贺,没有一丝的妒忌。他知道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,虽得不到赏识和报酬,但他并未因此而埋怨神,怨恨人。他照样充满热情地用音乐赞美神,忏悔自己的罪。对不付钱却利用他的音乐的人,也没有太多的计较,而他的生活实际上却是入不敷出……

所以,看人要看全面,不可忽略了别人的闪光品质,也不可看人的表面。萨里埃利,一个人人喜爱的君子,背地里却把另一个作曲家害死了。他不是个法利赛人又是什么呢?一个虚伪的人,一个连自己都骗了的人,还自以为能骗到上帝!

哦,亲爱的天父,求你让我与人交往时,多发觉别人的好,不要着眼于别人的问题。不然我也就是那法利赛人,是那迫害莫扎特的萨里埃利。

父啊,给我一个爱人如己的心吧!

欢迎大家关注:huazi's微信公众号